基于“可理解性输入假设”和TPR的语法教学案例分析

首都师范大学、GW孔子学院

杨玉玲

 

Krashen(1982)提出“可理解性输入假设”,即语言输入是二语习得的必要条件,只有当大量的“可理解性语言”进入大脑中的“语言习得机制”,再经过机制的加工,即“内化”后才能成为习得的语言能力。该理论包括四部分,其核心内容是学习者听到或读到的语言材料的难度应该稍微高于目前已经掌握的语言知识,即“i+1”,只有当学习者接触到得语言材料属于“i+1”的水平,才能对学习者的语言学习产生积极作用。

 James Asher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全身反应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 也被称为直接式沟通教学法、完全生理反应理论等,倡导语言和行为联系在一起,通过身体动作教授外语。TPR提出之后,也引起了一些的学者的关注,特别是幼儿教育者的关注。

本文基于克拉申的“可理解性输入假设”和TP列举了体验法和情境举例法等语法教学方法和技巧,并通过案例分析的形式展示这些方法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