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guistic Definition: 汉语vs. 中文and 语文

——A Case Study in Teaching Chinese as Second Language Abroad

定义与悖论:释汉语、中文和语文

Hailong Wang   王海龙

Columbia University

 

本文旨在讨论汉语本体论研究中的一个个案,暨廓清将汉语作为母语及外语教学时的不同名称汉语”“中文语文各自的定义其语义内涵游走性的问题。首先,我们应该为其正名:众所周知,汉语作为中华民族代表语言的资格已经世所公认。但具讽刺意义的是,在中国,在持母语为汉语的人群中汉语这个术语的定义却与此意思不同——中国的中小学生在学习其母语时从不说是学汉语而是说上语文课。中国老百姓和一般学生也从来不说自己学汉语、学中文。而在国内高校,非中文专业之学理工医农的大学生们在需要提高中文知识而加强母语培养时,他们用的教材既不称汉语,也不称中文,而是叫《大学语文》。

在中国的大学教育中,除非将汉语语言学作为其研究对象或进行较深入探讨而且以从事这种研究和教学为目的、职业的,一般中国人不说自己专业是学习汉语或研究汉语。因为把汉语作为学习或研究对象的一般是大学中文系或者语言学专业的师生,而研究汉语通常被视为一门比较专深的学问。研习汉语或者教汉语这个词组在中国是被视为从事比较高深、探讨性质的对汉语的教与学活动。

有趣的是,一般大学所设立研究汉语作为母语的科系很少称之为汉语系而称中文系。这大约是汉语言文学系中国语言文学系的简称。近年来,研究汉语言文学的专业反倒增加了这个术语的部分义项而有时将之演绎成了培养外国人或对外汉语教师的一个科目。可见,在国内其名称不一,叫法也很混乱。我们有必要给予澄清和统一化。

按照一般语言教学的习惯而言,我们有时候把语言、文学和文化知识方面的教学内容分开。比如说,英语 ≠ 英文。我们说英语多注重英国的语言本身;而言及英文则有同时涉及英国的语言和其较高层次的文学两方面。因此,英文的概念除了通俗意义上的英语以外,也还包含着文学等其他内涵。这一点,跟我们在海外言及汉语中文有类似之处。虽然我们并不能据此就笼统论之“语”“文”不同,但就习惯而言,我们说学汉语多指初级,学中文指水平相对高一些的学生。有趣的是,在国内,学汉语专业却是专指一门相对高深的研究课题;而在海外,学汉语者却通常是对最低级水平入门生的称呼。

这就出现了矛盾:在中国,汉语专业的多指研究汉语;学中文的多指中文系学生。而一般中小学生则统一叫做学语文。

在东亚国家,除了汉语”“中文的说法,还有汉文汉文学的概念。

比如,在日本,汉语 ≠ 汉文,他们有汉语还有汉文学;而越南、朝鲜、韩国也有汉语和汉文的分野等类似的说法。在东南亚一带则有华语的称呼。

究其实,汉语也 ≠ 中文。因为,中国民族众多,中国语文的涵义应更加宽泛。汉语不等于中文,中文(中国话和中国文学)的涵义要大得多。中文本身,也包括了很多方言甚至少数民族语言。满语、蒙语、藏语等民族语言算不算中文呢?我以为,应该算,除非有人胆敢把这些民族剔除出中华大家庭。但这是不可能的。

这样,在中华民族大家庭里,仅就汉语而言,纵的方面我们有因历史嬗变和渊源的分流与合流而导致的中华语言源远流长的传统。从横的方面,我们又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文或者汉语里面有大量的各民族间平行影响和不同语言参照系间的渗透,因此它的内涵是无比丰富的。

比如说,仅就汉民族的方言而论,古代就有楚方言及其代表屈原《楚辞》;《诗经·国风》更是不同方言区语言的博览会;仅以大家熟悉的小说为例,《红楼梦》是北京方言;《金瓶梅》《水浒传》是山东方言加上吴方言;后来吴方言的代表作品就更多了,如《冯梦龙·山歌》《九尾龟》《何典》《海上花列传》等;近年来还有上海作家沈飞龙崇明话版的《书远堂六年记》。另外,我国地方戏曲和民间文学作品中的广东话、闽南话、客家话和四川方言作品也不少。

据调查,用方言写作和展现方言文化多样性在最近渐成时髦。如冯巩天津话的《没事偷着乐》,李锐的山西方言写作,莫言作品山东方言的应用等等。我们能说这些方言写作不是汉语和中文吗?

可我们又能说它们完全是吗?

另一个需要廓清的事实是,我们一般为了教学方便而创造了新词对外汉语。这个说法是不科学的。汉语应该是一体的,因为我们并没有相对应的 对内汉语这个说法;正如我们没有对外萝卜、对外电脑、对外牙膏——虽然我们曾经有过出口转内销这种概念。汉语是一体的,不应该被割裂而论。

我们不应该在汉语教学中人为地分出对内对外,如果只是为了教学和技术上的方便,我们可以借鉴ESL的说法,研究针对不同学生受众的不同教学方法;在教学上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找出侧重点,有效提高教学手段,是我们的任务所在。

比如说,我们可以注重研究把汉语作为外语来学习的学生们对口语、习语、成语的兴趣和运用习惯;研究语言、语音和汉语认知概念在教学上的侧重点;研究同义词、近义词在扩大外国学生汉语知识及其在语义和语用方面如何起到促进和提高作用等等方面都是极为有益的。

除了日常交流,我们还可以研究汉语书面语教学的特点,研究把汉语作为外语来学习的学生们在遣词造句时如何使用汉语、在字词句章的设计和写作文谋篇布局时如何使用汉语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理念等等跟持母语者有何不同,这正是我们教外国学生汉语和教中国学生语文时最值得比较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