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学习者陈述句字调音高的声学实验分析

 

Liu Yi (刘艺), 香港理工大学

Rong Rong (荣蓉), 南开大学

 

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进入语句的音节必然受到语调的影响和制约,因此语调特征的研究与音节音高的分析有着密切的关系。吴宗济先生(1982)和沈炯(1985)关注词调并且研究了词调在语调中的地位,本文采用声学分析的方法,以母语者的字调音高数据为参照,旨在通过对母语者和学习者陈述句中音节音高的对比分析,考察陈述句中字调的动态表现,探讨汉语学习者陈述句音节音高的习得难点和习得规律。

 

本文的被试者都是非零起点的香港理工大学的学生,来自法国、德国、丹麦、芬兰、俄罗斯、韩国和日本,年龄介乎2025岁之间,以正常的语速朗读不带焦点和感情色彩的样品句。我们选择了不同声调组合动宾语句16组,如他喝汤她还笔等,共有11个外国学生参加实验,男性6人女性5人,母语者为一男一女2个发音人,一共得到416个样品句。采用南开大学桌上语音工作室进行声学测算和统计,首先测量样品句中每个音节9个点的音高赫兹,然后再确定每个音节里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即音高上线和音高下线,再用半音公式进行转换,而后把这些数据全部输入Excel进行计算和统计分析。

 

通过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同声调字的音高表现,学习者和母语者差异最小的是上声,其余三个调类均存在着调域上的差别。从主、谓、宾语的上、下线来看,学习者和母语者主、谓、宾语的下线均下倾,学习者已经掌握了陈述句下倾的特征。在同声调的前后音节中,母语者后音节的上、下线均比前音节低,呈现下倾的走势,而学习者的去声有下倾的特征,其余三个调类中后音节的下线均比前音节高,下倾度的计算结果显示,学习者只有去声的上、下线是下倾的,其余三个调类的上、下线均是上升的。从动词和宾语上、下线总的音高均值来看,差异最小的是宾语的调域下线,由于它位于调域的底部,可造成差异的空间较小,差别最大的是动词的上线,动词的下线和宾语的上线的差异居中。为了排除生理因素造成的干扰,我们分别将男、女性学习者的字调数据与男、女性母语者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统计结果显示,学习者尚未习得阴平、阳平和去声,上声习得较好,学习者掌握了上声后段的音高特征,而起点和中段尚未习得。音高是学习者习得汉语的难点之一,尤其是位于高调域的汉语音高特征,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该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例如多媒体、听辨、唱歌、纠错法、模仿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感知音高的调域,逐步建立学习者的汉语音高范畴,本文得出的结论可以为汉语教学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