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象似性视角下的对外汉语教学

 

Lee June (李盈桔)

Jinan University

 

语言象似性是认知语言学框架中重要的理论部分,它认为语言并不是孤立的、封闭的系统,而是把能指与所指、语言形式与外部客观世界及人的体验经验联系起来,承认之间的象似关系,它揭示了语言符号的理据性。

 

象似性这一术语是由美国实用主义哲学的先驱之一、著名的逻辑学家和符号学家,“现代符号学之父”皮尔斯于19世纪末提出的。皮尔斯指出“每种语言的句法借助约定俗成的规则,都具有合乎逻辑的象似性。”象似性就是临摹客观世界,其在《论语言符号象似性》一书中被定义为:语言符号在语音、语形或结构上与其所指之间存在映照性相似的现象。象似性主要论述语言形式与所指之间的理据性关系,即语言的形式和内容之间有一种必然的联系,两者之间是可以论证的、有理据的。

 

沈家煊先生认为语言的象似性是相对于任意性而言的,指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有一种自然联系,两者的结合是可以论证的,是有理有据的。关于象似性的类型,目前还没有具体划分。沈家煊总结了句法中象似性原则:距离象似性原则、顺序象似性原则、数量象似性原则等三条关系象似性原则。本文采用沈家煊先生的观点,从距离象似性,顺序象似性,数量象似性原则三个方面探讨语言象似性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距离象似性和对外汉语教学

距离象似性是指语言符号的距离跟所表达的语言成分之间的距离相对应,即在功能、概念以及认知方面越靠得近的实体,在语言层次上就越靠得近。根据认知语言学理论,语符距离象似于概念距离。概念距离位置越近,在思维时就越容易将它们放在一起,表达它们的符号也就越易共现,距离也靠得更近,也更易融合成一个完整单位。如汉语中结构助词“的”与多项定语的语序都可从距离象似性的角度说明。

 

顺序象似性和对外汉语教学

顺序象似性即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以及概念时间顺序与语言符号的排列顺序基本一致。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可以可以利用时间象似性来解决语序不同而出现的不同意义。如汉语中表示“时间”和“地点”的状语;过渡性单词及短语的使用,语篇的连贯及其意义理解;汉语句子的语序教学。

 

数量象似性和对外汉语教学

 

数量象似性是指在概念上数量多、更重要、更难预测的信息,其语言表达就更长、更复杂。语符数量象似于概念数量。根据数量象似性原则,如果我们要传递更多的信息,就要使用更多的语符,形式更复杂,所以通过反复使用特定的语符我们就能表达出更多的意义。如在语篇教学中,排比反复等修辞方法和语句结构往往使文章内容更具感召力更增强表达效果。

 

在汉语教学过程中,对外汉语教师应从研究汉语的理据性出发,善于挖掘语言形式背后的认知机制,利用语言符号中的象似性,引领学生从自身的体验出发去感知这些看似复杂的语法规则,这样不但可以更好地揭示汉语语法规律,而且对提高教学质量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